政务信息的安全与保密管理政出多门(公安、保密、机要、安全等),公用信息与保密信息的界定不明,信息价值无法确定,致使信息开放性、共享性差。例如,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普遍关注的诚信系统,就急需采集与整合公安的人口数据、质监的组织机构代码数据、企业的工商税收数据、银行的信贷数据等,但由于上面所涉及到的种种原因,目前很难做大做全。
(三)封闭的系统架构。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的信息化建设过程具有以下特色:一是系统多数是党、政分设;二是起步多为自下而上;三是建设在前、规划在后;四是网络建设先局域、后广域;五是设备来自多代、多厂家;六是规范标准多样化;七是系统纵横分割开放性不足,信息资源有效共享困难重重。
(四)标准化水平低。表现在数据结构多样化;数据格式不统一;文档录入和排版软件产自多家;数据在不同的系统中重复存储,唯一性、权威性不足;缺乏统一管理和统一的数据规范标准;数据交换大都通过邮件(打包)和手工方式或第三方系统(如FTP)转换等方式实现。
(五)信息资源组织不科学、分类不尽合理。从实用的角度看,目前数据资源分散,全国急需的基础数据库组建迟缓,已开放的数据未建立统一的目录结构体系和目录应用服务体系,许多信息系统操作复杂、查阅困难、内容陈旧,深加工不足,严重阻碍了人们对有效信息的获取,信息资源利用率低,难以满足社会与公众不断增长的信息需求。
(六)相关立法滞后。凡到国外考察过的同志们可能会有一个同感,目前我国的政务信息化建设与世界上发达国家相比较,在硬件、软件上并不逊色,甚至于个别领域,特别是在硬件配置、更新上还优于他们,差距多出现在管理上,主要区别在于我们常常把信息化当作工具,以政策的形式来推动,但他们却当作政府改革职能的一部分,多通过立法来实施,体现的力度不一样,一个是弹性化,一个是刚性化。所以搞信息化建设,实现信息公开和信息共享,从长计议除了必要的行政干预外,必须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创建法制环境,依法而行,而当前我们这方面的意识还有些薄弱,力度不够,相关法律和法规缺失多、配套少,立法工作相对滞后于政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信息资源建设工作的开展。
(七)人员综合素质不适应、结构不合理。在推进政务信息化工作中,许多单位已有了设置信息技术部门的意识和行动,而较少考虑到信息采集、加工、分析、利用的机构和人员问题。由于主、客观的原因,现有公务员队伍的综合素质方面,适合开展信息化工作的复合性人才奇缺,往往熟悉信息技术的人员不太熟悉业务和不掌握信息资源,反之亦然。
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现代社会信息就是生产要素,是无形资产和社会财富,是与能源、材料同等重要的战略资源,发达国家把信息和知识视为现代社会的关键资源,逐步形成了信息资源理论体系、政策法规体系,从而加快了全球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竞争步伐。就我国而言,加强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利于促进我国的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我国信息化工作取得实效的关键所在,是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必然选择。近年来我国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但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工作,还远远滞后于网络基础设施和应用系统的建设,制约了国家信息化综合效益的发挥。从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发展趋势来看是乐观的,如信息总量在不断增加,质量也在不断提高,社会需求十分旺盛,工作进展较快,可是从宏观上讲,如同前面我所列举的一样,存在一些共性的问题,但我深知具体到各部门、各单位,还有许许多多个性化的问题与困难,据我体察,越是到操作层面越难处理,下面我力求以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方式与大家共同研讨一些对策,仅供参考。在谈我的观点以前不妨先让我们剖析一个国外的案例。
二、德国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做法和启示
德国是一个发达国家,他的经济发展水平、管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