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时代,企业家的精神家园,帮助中国企业家在全球化进程中取得成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管理实务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管理实务 >> 生产管理 >> 安全管理 >> 正文

生产区内的十四不准 (1)

http://www.newdu.com 2009/10/7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容器经清洗、置换,分析合格后,操作者便可以进入容器内进行工作,但随着工作的进行,又会有新的不安全因素。如设备容器内部,由于长时间的使用,往往会有腐蚀物、沉积物吸附在内壁上面。从微观来说,容器的内壁也是高低不平的,且存有很多细小缝隙。一些有害物质往往通过浸润、毛细管引力等作用面积蓄在里面,仅仅通过置换、通风只能去除外表面的物质,随着时间的推移,压力、温度的变化,沉积在壁隙内、腐蚀物内及其它杂物内的有害物质就会陆续散发出来,特别是在动火时的情况下,更加速了这种挥发。

  再如容器底部有时沉淀有淤渣需要清除,当人员在清除淤渣时,由于翻动,便会有大量的有害气体散发出来。同时,大量新鲜空气与其接触,使淤渣内部的化学物质急剧氧化,也易在底部造成局部缺氧。

  此外,当某一容器设备内部进行清理检修动火时,还会有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而使工作环境发生变化。因此,按时间要求进行安全分析,并不是进入容器前30分钟的一次分析,还须视具体情况确定一次至数次安全生产分析。换句话说,安全分析的结果,只有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才是符合客观现实的真实数据。超出这个时间规定,安全生产分析的结果便不能为正常安全生产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只有按规定的时间要求进行安全分析,才能保证器内工作人员的安全。

  [例一]2000年4月14日,某化肥厂检修碳化回收清洗塔,用清水置换后分析合格,在塔内多次动火未见异常现象。最后在检修该塔泡罩动火时发生爆炸,炸死电焊工一名。原因是泡罩内积的原料气,检修过程中翻动泡罩,原料气逸出,遇明火爆炸。

  [例二]1998年2月5日,某化肥厂补焊浓氨水槽,下层为稀氨水槽。5号上午动火没发生问题,但在这期间操作工给稀氨水槽进稀氨水1.5吨。加之稀氨水槽的人孔盖上只套了两只螺栓,未拧紧,可爆炸气体逸出,在下午继续补焊时,也未做动火分析,致动火时发生爆炸。死亡2人,重伤1人。

  六、必须佩戴规定的防护用具

  进入容器设备内工作的危险性因素是很多的,尽管我们采取了很多消除措施,但是仍有一些不安全因素无法排除干净或难以予见。如:制酸企业进入酸罐、酸塔、管道的检修,其酸泥、酸雾无法清除干净;某些有害有毒物质因动火高温的二次挥发等。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工作人员佩戴规定的防护用具是防止自身免遭危害的最后的一道防线。因此,必须正确佩戴和使用。防护用具主要用来防尘、防毒、防腐蚀、防触电、防高空坠落,防物体打击等。因毒物对人体的伤害主要是以烟、尘、雾、气的形式,通过皮肤和呼吸道进入人体,有些物质还会直接对眼、皮肤造成伤害。我们按规定佩戴防护用具后,就可防止这种伤害。个人防护用具很多。下面主要介绍其中的几种。

 << 上一页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 下一页  >> 

Tags:$False$  
责任编辑:admin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