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时代,企业家的精神家园,帮助中国企业家在全球化进程中取得成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管理实务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管理实务 >> 组织结构 >> 组织优化 >> 正文

跨文化管理中的矛盾和冲突 (1)

http://www.newdu.com 2009/10/7 新智囊 佚名 参加讨论

  从经济行为上来讲,跨文化的整合有两个层面:

  第一,市场经营的文化层面。改革开放三十年我们一直致力于形成一个中国的经理人队伍,现在形成了,却发现并不很美好。游戏规则和市场规则建设之后使职业经理人这个市场上无序流动,恶意竞争,已经到了制约企业发展的地步。所以说它首先是市场经营的文化,经营的理念,包括我们现在谈到的企业社会责任。以前认为社会责任愿意干是情分,不愿意干是本分,现在来看不是那个概念了。

  第二,公司管理的文化层面。公司管理的文化层面也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公司经营层的整合,文化整合,这就是我们讲的企业管理层面。二是公司股东层的整合,决策层的文化整合。

  跨文化管理是否是全球化的产物? 跨文化整合的过程中有无强弱之分?

  纪涌:文化实际上是分三层:社会文化、商业文化、企业文化。

  文化,我个人认为是一个潜规则,不是在明面上,但大家都要遵从。社会文化的形成有两个方面的因素,一个是地域因素,因为这个和你的自然环境,你的生产力发展过程有关系。比如北方游牧和南方农耕下形成的文化肯定是不一样的。

  另外文化也是历史的一个选择。从整个的历史演进来看,思想上最活跃的实际上是春秋战国,诸子百家。诸子百家到现在传下来的有多少?那么为什么会把儒家留下来?把儒家留下来其实是当时的一种政体,或者是一种体制环境下的必然。包括佛教之所以被采纳也是当时在印度对于整个统治有一定的帮助。所以文化也是历史的一种选择积淀。

  从这两个角度来看社会文化是很难去改变的,或者在一定的很短的时间内是比较难改变的。

  商业文化可能是比较简单的,主要关注一些政策法规。再有一个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实际上不管是在哪种体制下,还是一种老板文化。

  文化有强势和弱势之分。两个文化合并的时候强势文化会整合弱势文化。

  我认为文化的驱动有两个。第一个是交通,第二个是通讯。交通使得人和人之间的交互很容易。人和人之间面对面的接触,相互之间的影响和作用是比较大的。第二个驱动就是通讯。通讯的发展使得交互更容易,更方便。通讯和交通的驱动使得企业的形态也发生了变化。原来你是没法管的,现在可以通过IT、通讯技术等提供的手段轻松实现。幅度、深度都会比较容易,这就是文化融合,因为交互一定会相互有影响,相互影响之后必然会出现文化融合的问题。

  张之雄:跨文化有没有通用版?我可以肯定地讲,凡是企图找到一种通用版的跨文化模式那只是枉费心机。

  跨文化实现的载体也好,实现的形式也好,除了核心一致以外,其他的是多种多样的,而且必须是多种多样的。二次世界大战之前,汽车制造企业所谓的标准模式是美国模式。大量生产方式从美国的T型车下线开始有了划时代的意义。到了六七十年代,丰田工作法成为精益生产管理方法,模板到了日本。后来欧美国家又通过精益生产模式进一步地思考和丰富形成了大规模定制下的敏捷式生产方式,也就是后精细生产,模板又回到了欧美。所以跨文化没有一种永恒不变的标准模式。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Tags:组织优化  
责任编辑:admin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