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时代,企业家的精神家园,帮助中国企业家在全球化进程中取得成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管理实务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管理实务 >> 质量管理 >> 质量规划 >> 正文

质量改进指南 (1)

http://www.newdu.com 2009/10/7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6.2质量改进项目或活动的准备

  组织的全体成员都应参与质量改进项目或活动的准备。对质量改进项目或活动的需要、范围和重要性应加以明确规定和论证。规定应包括有关的背景和历史情况,相关的质量损失以及目前的状况。如可能,用具体的、定量的形式来表述。应将项目或活动的范围、计划、资源配置和进展情况的定期评审也应作出规定。

  6.3调查可能的原因

  这一步骤的目的是通过数据的收集、确认和分析以提高对有待改进的过程性质的认识。应按照认真制定的计划采集数据。要尽可能客观地对原因进行调查,而不能去假设可能是什么原因并采取预防措施,决策应以事实为依据。

  6.4确定因果关系

  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掌握待改进过程的性质,并确定可能的因果关系。区分巧合与因果关系是重要的,对那些所确定的似乎与数据保持高度一致

  性的因果关系,需要根据经认真制定的计划所采集的新数据加以验证和确认。

  6.5采取预防或纠正措施

  在确定因果关系后,应针对相应的原因制定不同的预防或纠正措施的方案并加以评价。组织中参与该措施的成员应研究各方案的优缺点。能否成功地实施预防或纠正措施,取决于全体有关人员的合作。

  注8:对过程采取预防或纠正措施进行质量改进,可以产生更满意的输出和/或减少出现不满意输出的频次。那种完全依赖对过程的输出进行纠正的做法,如返修、返工或分级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质量损失问题。

  6.6确认改进

  采取预防或纠正措施后,必须收集适当的数据并加以分析,以确认改进取得的结果。收集数据的环境应与以前为调查和确定因果关系而收集数据环境相同。对伴随产生的其他结果,不管是希望的还是不希望的,也需要进行调查。

  如果在采取预防或纠正措施之后,那些不希望的结果仍继续发生,且发生的频次与以前几乎相同,则需要重新确立质量改进项目或活动。

  6.7保持成果

  质量改进结果经确认后,需保持下来。通常包括对规范和/或作业或管理程序及方法进行更改,以及进行必要的教育和培训,并确保这更改成为所有有关人员工作内容的一个组成部分。对改进后的过程则需要在新的水平上加以控制。

  6.8持续改进

  如果所期望的改进已经实现,则应再选择和实施新的质量改进项目或活动。进一步改进质量的可能性总是存在的,可以根据新的目标实施质量改进项目呀活动。要安排好优先次序,为每一质量改进项目或活动分配好时间期限,但时间期限不应限制有效的质量改进活动。

  注9:“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循环”用于持续的质量改进。本标准中的质量改进方法重点放在该循环的检查——处理阶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Tags:质量管理  
责任编辑:admin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