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时代,企业家的精神家园,帮助中国企业家在全球化进程中取得成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管理实务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管理实务 >> 战略管理 >> 战略分析 >> 正文

静悄悄的革命:跨国公司向全球公司转型 (1)

http://www.newdu.com 2009/10/5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形成全球经营管理网络

  随着企业发展战略的转型,跨国公司的管理结构也相应进行了全球调整,包括股权全球化、公司治理结构和管理结构适应全球化三个层面的变化。

  调整之一:股权全球化——外资股权比例急剧上升

  金融资产全球自由流动推动了全球化,也必然导致企业股权的全球化。

  股权的全球化,意味着跨国公司吸纳资金的范围从一个国家为主转向从全球吸纳资金,也意味着跨国公司从为一个国家的股东负责的公司逐步演变为为全球股东负责的公司。最近十几年来,跨国公司纷纷在全球多个股市上市融资。

  ABB公司股权高度分散并且全球化,在苏黎世、斯德哥尔摩和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其最大股东是斯德哥尔摩的Investor AB,拥有公司7.6% 股权,第二大股东是位于波士顿的Fidelity - FMR Corp.,拥有公司5.0% 股权。其他持有近90%股权的股东则是分散在全球各地的小股东。股东结构的变化显然是跨国公司管理治理结构全球化的重要原因。

  从表1数字我们可以看到,索尼公司股权全球化水平比较高,其外资股权在日本金融危机爆发时已经超过43%。近年来索尼公司股权的外资化进一步提高,2007年达到52.6%。

  调整之二:和而不同——公司治理结构的全球化

  由于各国文化背景不同,企业发展历史的差异,公司治理模式和结构呈现多样化。例如:德国公司实行双委员会,既有相当于美国董事会职能的监事会,也有相当于美国公司高管(执行层)的董事会;美国公司则有董事会和以首席执行官(CEO)为首的管理执行团队。

  上个世纪80年代,日本和德国的企业管理模式受到推崇。但是在90年代,由于美国经济力量增强,股东价值成为投资家的口号。美国公司治理和管理理论和实践影响了欧洲和日本韩国等国跨国公司的改革。安然事件给美国式模式投下了阴影。美国公司治理和管理模式是否为理想的模式,人们开始重新思考。

  韩国三星经济研究所,在一份名为《财务欺诈与美式经营的动摇》的研究报告中指出,美国式经营的问题在于,一是股票期权的过度发放使经营者过于追求短期效益;二是美国式的会计准则无法准确界定形式多样的金融商品及其交易方法的合法性;三是企业与会计法人以及股市评论师等相互勾结,使后二者堕落为协助企业做假账的“帮凶”。因此急于全面引进美国式会计方式的做法也很危险。

  人们开始冷静地对待引进美国企业管理模式问题。日本经济产业省客座研究员新原先生研究了日本经营“优秀”的企业的特点。他发现,这些优秀企业既有采用美国式模式的,如东芝、SONY、三菱商事等;也有采用日本企业原有模式的如丰田、佳能、新日铁等;企业是否优秀与采用何种治理和管理模式无关。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Tags:革命跨国公司全球公司转型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