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时代,企业家的精神家园,帮助中国企业家在全球化进程中取得成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管理实务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管理实务 >> 战略管理 >> 战略规划 >> 正文

企业的“第二桶金”怎么去掘? (1)

http://www.newdu.com 2009/10/5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2000年年底,中国网络游戏产业还处于市场导入期,没有成熟的商业模式。但凭借陈天桥的“固执”与30万美元家底,盛大用5年时间挖掘出了网络游戏的广阔天地,掘到了属于自己的“第一桶金”,并在2004年实现了美国纳斯达克上市。

  然而网络游戏虽然让盛大盛极一时,但却未能让它实现做成“网络迪斯尼”的梦想。究其原因我们发现:“网络游戏”产业虽然并未进入衰退期,但由于竞争对手的大量跟进,也由于消费者的变化以及公众舆论的压力,使得游戏产业凸显不确定性风险。而且在过往的竞争过程中,盛大并没有培育出核心能力来支撑自己的继续成长,也没有形成独一无二、不可模仿的商业模式。为成就梦想,盛大不得不走向转型之路,开始“第二桶金”的尝试。

  2005年年初,盛大推出了“盒子”计划,这个陈天桥“家庭娱乐战略”的承载物显然被当作了第二只淘金桶。事实上,虽然陈天桥自信满满,但“盒子”计划几乎从未被舆论、同行甚或是盛大内部的员工看好过。盛大的转型被蒙上了重重的阴影。

  事实证明,“盒子”果然并非一个明智的选择。盛大的战略显然是沿袭了“在从事不同业务的产业之间构造一种上下游的合作关系,形成一个相互借力的新的产业链条,从而迅速做大做强”的思路,试图用“家庭娱乐”来承接“网络迪斯尼”。思路似乎没错,却在不适当的产业链生命周期中,选择了不适当的产品(详见本刊今年第5期《整合者的幼稚病》)。

  当外界对于“盒子”还在激烈争论时,今年7月底忽然从上海传来了盛大与摩托罗拉共同定制手机游戏的消息:双方将推出独家手机版游戏。业内评价:这可能是盛大掉头的信号。虽然陈天桥没有正面回答任何关于盒子的问题,但以“盒子”目前的真实市场表现来看,这个盛大寄予希望的“淘金桶”,可能只是个千疮百孔的“竹篮”。

  如何找到“第二桶金”绝对不只是盛大一个企业的困扰,而对于众多苦于没有后续力量的企业来说,“盛大盒子”也绝不只是留给盛大一个企业的“竹篮”。

  但盛大并非没有机会。华尔街证券公司BreanMurray由于看好盛大,日前将盛大评级调高为“增持”。同时,他们对盛大将于今年年底发布的一款低价游戏机新产品也有较高预期,认为盛大凭借其品牌、推广和财政方面的优势,有望把握中国数字家庭市场的巨大商机。

  8月15日,盛大公司发布了2006年第二季度财报,其净营业收入4.06亿元。净营业收入、净利润以及来自大型网游的收入,均比上一季度有较大增长,但仍未达到去年同期的水平。

  因此盛大的转型之路,可以套用老话:前途是光明的,但道路是曲折的。

  UT斯达康:摇摆的代价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Tags:企业第二桶金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