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
建立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明确质量监理人员对项目质量负责和各级质量管理人员的权限和问题的处理原则。PDCA循环法作为有效的管理工具在质量管理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将质量环上各环节明确落实到各责任人员,才能保证质量计划的有效实施。
2.2.1 组织机构
针对SECCO乙烯项目设备采购任务特点,引入专业检验机构和公司设计部门的技术支持。项目检验监造机构由项目检验协调员(PIC)、主检验师(CI)、地区检验师(AI)、监造机构协调员(AIC)、检验核心组和设计支持等组成。
(1) PIC是项目检验监造的核心组织管理者,负责项目检验/监造策划、相关方协调、人员管理、检验状态和质量信息报告、提供检验支持和质量问题的协调处理。
(2) CI由本部门相关专业人员担任,在PIC领导下完成周期性的中间检验及最终检验任务,并对AI提供技术指导。
(3) AIC是监造机构的对口联络人,负责提供专业技术支持、协助PIC 进行监造人员管理考核和问题处理。
(4) AI是全过程检验监造执行者,必须具有丰富设备检验经验和UT、RT等资质和良好协调能力。职责:依据监造大纲、CHECKLIST、工艺规程等要求,实施设备制造全过程质量监控,测量、检查、监控产品质量特性,及时向CI报告设备制造过程中真实质量情况。
(5) 设计支持:公司设计部门负责技术询价书和技术附件编制和设计文件、关键工艺、技术方案审核,并负责质量问题的处理方案的确认审批。设计人员到制造厂担任设计代表,能够迅速给制造厂和监造人员提供技术支持,促进技术问题的及时处理;同时也是对监造人员的监督,有利于监造工作的有效开展。
(6) 检验核心组由采购经理、PIC与相关质量和设备专家等组成,主要是为PIC技术支持,负责重大监造问题和讨论与处理。
2.2.2 质量问题处理程序
对于监造过程发现的质量问题(缺陷)实行分级管理,采取CI、PIC、项目检验核心组、公司四级管理监管体系。
质量问题(缺陷)是指产品的任何一个质量特性或过程不符合规定要求,是由生产过程中影响质量的基本因素(人员、材料、设备、方法、环境)的波动和变化造成的。缺陷分级管理即可以明确检验监造的重点,使监造工作能够把握重点,以便提高监造效率,降低监造成本;又可以对产品多个质量特性进行定性评估,便于综合评价产品质量。此外分级管理对发挥质量综合管理和监造的有效性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