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作为知识工作者合作场所越来越成为企业采用的形式。波音公司在开发777客机过程中,先后组建235个团队以完成产品不同部分的研发工作。IBM、GE、AT&T等大公司所拥有的团队均达到百个之多。团队已成为知识生产的重要场所,正如圣吉(Senge)所言“因为现代组织的基本学习单位是团队而不是个人,团队学习是极为重要的。这里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关系,没有团队学习,就没有组织学习。”
隐性知识由于其难以言传、与所有者不可分离的特性决定这种知识的共享和转移的困难。Levitt指出: “对企业最为重要的知识(隐性知识,作者注)往往既无法进行传授,也无法进行转移。”隐性知识的这种特点决定这种知识的共享、创新和积累需要知识所有者亲自参与整个知识过程,需要知识所有者之间密切的接触、沟通。因此,论文提出了密切性这一概念,来探讨项目团队中隐性知识管理的问题。
一、密切性概念的引出
人们的知识很大一部分是与他人的接触中获得的,而不是来自于那些僵化的文字材料。Rogers指出,在实践中,人们经常依赖于人们之间的社会网络来获取知识和建议的。人们所需要的知识不仅包括知识库、文档中的成型知识,还包括利用关系网络从朋友和同事那儿获得的更为生动的知识。而研究表明,经理们三分之二的信息和知识来自于面对面的会议和交谈,只有三分之一来自文件。
企业里密切关系的形式有多种:如师傅带徒弟、非正式团体、兴趣团体、项目团队等。与其它形式相比,团队更能密切的把项目成员联系起来促进知识共享和创新。
第一,团队可以为项目组成员提供一种密切的沟通、交流、协作环境,这种环境有利于隐性知识管理。
第二,团队有明确的任务,成员围绕着任务进行讨论、协作和思考。在明确任务约束下,成员非常有动力进行知识的共享和创造,促进隐性知识的积累、共享和创新。
第三,项目考核激励有经验、有知识的员工能尽力贡献自己的力量。为完成项目任务和体现自己的价值,老员工和专家会尽力为团队奉献知识,有效解决知识共享中的知识“本位主义”和“利己主义”问题。团队新员工可以与专家面对面地讨论,在密切的协作中快速成长,有利于隐性知识的扩散。
第四,在项目过程中和项目结束后,围绕着项目,引发团队成员与团队外成员的交往和沟通,进而产生新的隐性知识共享和创新。
团队成员间的密切关系是促进团队隐性知识管理的重要影响因素,在团队中,要有效地进行隐性知识管理,成员之间需要建立一种密切关系,进行交流、协作,从而促进隐性知识的积累,并在思想碰撞和相互激发中进行知识创新。但“密切性”体现在什么地方?什么因素影响团队成员间的“密切性”?成员间的“密切性”是如何影响团队中隐性知识管理的?如何培育知识创新和共享的氛围?所有这些问题将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在这里我们提出“密切性”这一概念,并对其进行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