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房地产界,一直有着关于这一行业是否需要品牌的争论,在房地产市场高速发展的年份,“品牌无用论者”更是认为品牌与房地产企业的业绩并无太大的关联,但仍然有许多有远见的房企用各自的理念来打造自己的品牌。
比如碧桂园、合生创展的低调扩张模式;阳光100、中体奥园的品牌连锁模式;浙江绿城、长春亚泰等品牌捆绑足球的模式;以及soho中国、万科、万通等通过打造企业家明星来带动企业品牌的模式。但事实上,最后一种品牌模式存在天然的缺陷,更像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企业家个人影响力的提升会为企业品牌加分,另一方面明星企业家个人的言行会对企业品牌产生或好或坏的直接影响。横跨娱乐圈和地产圈的潘石屹、“地产思想家”冯仑、登山英雄和广告明星王石的声名不可谓不显赫,其所在的企业也是同行业的翘楚,但如果没有专业化的品牌团队对企业家言行进行管理和约束,必然会埋下隐患。
对于深陷“捐款门”的王石和万科来说,无疑存在着严重的品牌缺陷,那就是个人声望重于企业名气,人治在某种程度上重于法治。试想一下,如果王石有朝一日离开万科,那么万科的品牌肯定会褪色很多,即便王石已经早早地把郁亮推向前台,但亲手缔造万科品牌的王石在万科的影响力和其精神领袖的作用根本无法短时间内有人取代。也正因为如此,王石在万科树立了绝对的权威,万科的新闻发言人刘小姐对媒体公开称王石就代表着万科!虽然王石曾在博客中称“成功的管理者也是成功的被管理者”,但可曾在媒体上看到过万科董事会或者股东大会或者内部员工对王石的言行产生丝毫的异议?
2004年8月,北京万科青青家园业主因房屋漏水、渗水问题迟迟得不到满意的解决愤而投诉万科。之后又发生了青青家园业主因班车问题的维权事件,在多次商讨未果的情况下,业主成立了“万科青青家园班车委员会”,向王石写信进言。虽然没有媒体报道王石对该事件的回复,但至少说明万科业主知道如果想彻底解决问题,只能向王石“讨说法”;
2005年10月1日,发生了深圳万科“17英里售楼中心被砸”的恶性事件,王石在8天后联合建设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50万元征集“城市中低收入人群居住解决方案”活动正式启动,被媒体普遍解读为“起源于17英里事件的万科品牌危机公关举措”;
2006年8月29日,一位叫笑笑的小男孩在南京万科金色家园的小区游泳池里嬉戏,由于工作人员的操作不当导致其被吸入排水管道溺水身亡,此时已经开通博客的王石在博客中公开致歉;
2007年07月6日,王石夫人王江穗投资90万元购买万科A,此事被披露后,“股票门”迫使王石再一次在其博客中向投资者道歉,“事件过程引发对投资者造成的困惑,作为万科董事长深表歉意”!同时做出了事件源于“夫人受托理财人操作失误”的辩解,当时引起了普遍的质疑。
直至2008年5月15日,王石在博客上作出关于地震捐助的种种“不当言论”后,直接引发了万科“捐款门”危机!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一直以来,王石不仅是万科品牌代言人,更是万科的新闻发言人。所以当人治重于法治,当出现没有有效权力约束的管理者时,实际上已经把企业推向了危机的边缘,这就让万科“捐款门”的发生偶然中存在着一定的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