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管理软件的应用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也迅速发展成为了企业管理系统。其中ERP系统的迅猛崛起,引起了IT和管理学界的关注,特别是近几年,有关ERP 系统的研究报道和研究成果不断地涌现。从国外已有学者提出ERP“协同化”,对ERP资源整合的思想,但还处于探索阶段;在国内,对ERP、CRM、E-business的研究还处在分离阶段,还未对ERP与其他系统的整合进行深入的研究。本文主要就ERP在知识经济的时代背景下的发展模式进行了讨论,不仅融合了“协同化”和“资源整合”的思想,还就新模式中各个功能子系统的相互关联作了必要的研究,提出了智能ERP的新概念,这一模式在国内和国际还鲜有报道。
第一章 ERP智能化是发展的必由之路
智能ERP就是已经智能化的ERP,它是在传统ERP的基础之上整合新的管理思想和先进的信息与智能技术而形成的统一的结合体。智能ERP取代传统ERP是企业资源管理系统发展的必然,但其还是以传统ERP为基础的,要了解智能ERP就必须对传统ERP有充分地认识,下面就对传统ERP的思想及其演变发展的过程作一介绍。
第一节 ERP的产生及其内涵
一、 ERP思想的产生
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ERP)是1990年初由美国著名的咨询公司Gartner Group提出的, Gartner Group 信息技术词汇表中关于 ERP 的定义是:
Gartner Group's IT Glossary -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ERP)
A concept developed by Gartner Group describing the next generation of manufacturing business systems and manufacturing resource planning (MRP II) software. It will include the client/server architecture, use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and be crafted with open systems. Beyond the standard functionality that is offered, other features are included, e.g., quality, process operations management, and regulatory reporting. In addition, the base technology used in ERP will give users software and hardware independence as well as an easy upgrade path. Key to ERP is the way in which users can tailor the application so it is intrinsically easy to use.
一个由 Gartner Group 开发的概念,描述下一代制造商业系统和制造资源计划(MRP II)软件。它将包含客户/服务架构,使用图形用户接口,应用开放系统制作。除了已有的标准功能,它还包括其它特性,如品质、过程运作管理、以及调整报告等。特别是,ERP采用的基础技术将同时给用户软件和硬件两方面的独立性从而更加容易升级。ERP的关键在于所有用户能够裁剪其应用,因而具有天然的易用性[1]。
ERP的基本思想是将企业的运营流程看作一个紧密连接的供应链,其中包括:供应商、制造工厂、分销网络和客户等,特别是对供应链上所有环节进行有效的管理,这些环节包括订单、采购、库存、计划、生产制造、质量控制、运输、分销、服务和维修、财务管理、人事管理、项目管理等,从而达到企业生产经营的最佳效益。
二、ERP的内涵
企业资源管理系统无论在内涵还是在外延上都是非常丰富的,认识ERP系统,应该从管理思想、软件产品、管理系统三个层次上来理解:
1. 是由美国著名的计算机技术咨询和评估集团Gartner Group. Inc.提出了一整套企业管理体系标准,实质是在MRPⅡ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发展成为的面向供应链(supply chain)的管理思想。
2. 是综合了客户机/服务器体系,关系数据库结构、面向对象技术、图形用户界面、第四代语言(4GL)、网络通讯等信息产业成果,以ERP管理思想为灵魂的软件产品。
3. 是整合了企业管理理念、业务流程、基础数据、人力、物力、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于一体的企业资源管理系统。
(一)ERP的特点
1、 ERP系统以供应链资源管理作为管理的核心
企业仅靠本身的资源是不可能有效地参与市场竞争的,还必须把经营过程中的有关各方如供应商、制造工厂、分销网络和客户等纳入一个紧密相连的供应链体系中,合理地安排企业的产、供、销活动,使企业能够尽可能地利用全社会的资源,快速高效地进行企业经营管理,以期提高企业效率和增强市场竞争力。因此,可以说,现代企业竞争不是单一的企业间的竞争,而是一个企业供应链与另一个企业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在供应链上的企业与客户、供应商与销售代理间的关系,已不再是简单的业务往来关系,而是利益共享的合作伙伴关系。ERP的实施正是注重了供应链管理的思想,把其作为核心来实施的[3]。
2、 ERP系统是企业管理模式与业务流程的重组
ERP的应用必须在实施业务流程再造(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 BPR)的基础上才能获得最佳的应用效果。ERP的实施与企业的组织结构、经营机制、业务流程、管理职能、管理方法等有密切的关系,而BPR的应用可以很好得解决这些问题,对实施ERP系统是一个巨大的帮助。同时,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也带来了时空观念的根本变化,从根本上改变了企业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方式,从而导致了企业各方面的变革,同时也为企业BPR提供了前提条件。BPR可以去除企业业务流程中无效的工作环节、调整企业组织结构,实现企业管理从“高耸式”组织结构向“扁平式”组织结构的转变,提高企业对市场动态的响应速度,进一步避免信息上传下达的阻塞和失真。所以,应用BPR是成功实施ERP的前提[4]。
3、 ERP是与其他技术的集成体
ERP是实现企业内部管理信息集成的有效工具,通过集成为企业创造一条敏捷的通道“集成化”运作,可以消除在信息环节上的人工重复输入信息以及输出信息的泛滥,使企业得到准确的信息保持整个系统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企业信息集成的框架如图:
图1.2 企业信息集成框架
(二)ERP的体系结构
ERP的体系结构总体看形似一个“十”字,横向分析从供应商到生产企业到分销商/客户,体现了供应链管理的思想。在现代市场环境中,企业不能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其他供应商与销售商并不是自己理所当然的服务者,而应看作平等的合作伙伴,在制定自己生产计划时必须考虑伙伴的生产能力与计划,这样,企业计划的范围扩大了,计划的平衡不再是仅仅考虑自己生产能力的平衡,更应该考虑到供应与销售的平衡。这充分体现了ERP以市场为核心的思想。
从纵向分析,以MRPⅡ为中心,功能上增加质量管理、设备管理,以及人力资源管理与决策支持,这是对MRPⅡ的应用范围的扩展。在生产模式方面,体现在对MTS、MTO、ATO、ETO混合生产模式的支持;生产管理方面,把MRPⅡ与JIT管理方式相结合,优势互补,使计划制订与车间管理更为协调。而且,框图的纵向方面还体现出ERP与CIMS的互相关系,ERP是企业管理的灵魂,而CIMS则是管理与技术的集成与综合。
(三)ERP的管理思想
ERP的管理思想就是实现对整个供应链的有效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体现对整个供应链资源进行管理的思想
第一,ERP把企业的生产流程看作是一个紧密连接的供应链,其中包括供应商、生产工厂、分销网络和客户等。这种把需求与企业内部的制造活动以及供应商的制造资源整合在一起,体现了完全按用户需求制造的思想,使得企业适应市场与客户需求的快速变化的能力增强。第二,它将分布在各地所属企业的内部划分为几个互相协同作业的支持子系统,如财务、市场营销、生产制造、质量控制、服务维护、工程技术等,还包括对竞争对手的监视管理。
2. 体现精益生产、同步工程和敏捷制造的思想
ERP系统支持对混合型生产方式的管理,其管理思想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精益生产(Lean production,LP)”的思想,它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提出的一种企业经营战略体系,即企业按大批量生产方式组织生产时,把客户、销售代理商、供应商、协作单位纳入生产体系,企业同其销售代理、客户和供应商之间的关系,已不再是简单的业务往来关系,而是利益共享的合作伙伴关系,这种合作伙伴关系组成了一个企业的供应链,这即是精益生产的核心思想[7]。其二是“敏捷制造(Agile Manufacturing)”思想。当市场发生变化,企业遇有特定的市场和产品需求时,企业的基本合作伙伴不一定能满足新产品开发生产的要求,这时,企业会组织一个由特定的供应商和销售渠道组成的短期或一次性供应链,形成“虚拟工厂”,把供应和协作单位看作是企业的一个组成部分,运用“同步工程(Simultaneous Engineering,SE)”组织生产,用最短的时间将新产品打入市场。时刻保持产品的高质量、多样化和灵活性,这即是“敏捷制造”的核心思想[8]。
3. 体现事先计划与事中控制的思想
ERP系统中的计划体系主要包括:主生产计划(MPS)、物料需求计划、能力计划、采购计划、销售执行计划、利润计划财务预算和人力资源计划等,而且这些计划功能与价值控制功能已完全集成到整个供应链中。
ERP系统通过定义事务处理(Transaction)相关的会计核算科目与核算方式,以便在事务处理发生的同时生产会计核算分录,保证了资金流与物流的同步记录和数据的一致性。从而实现了根据财务资金现状,可以追溯资金的来龙去脉,并进一步追溯所发生的相关业务活动,改变了资金信息滞后于物料信息状况,便于实现事中控制和实时做出决策。
此外,计划、事务处理、控制与决策功能都在整个供应链的业务处理过程中实现,要求在每个流程业务处理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人的工作潜能与责任心,流程与流程之间则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合作精神,以便在有机组织中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与潜能,实现企业管理从“高耸式”组织结构向“扁平式”组织结构转变,提高企业对市场动态变化的响应程度。
总之,借助IT技术的飞速发展与应用,ERP系统得以将很多先进的管理思想变成现实中可实施应用的计算机软件系统。
三、ERP在企业中实施的意义
ERP系统实现了对整个企业供应链的所有环节进行有效管理,实现对企业的动态控制和各种资源的集成优化,提升基础管理水平,企业资源的合理高效利用,实现现代化管理。通过ERP系统的实施使得企业有了科学安排生产的方式、科学评价企业产品和服务品质的方法,同时也带给企业操作方便的业绩考核体系和人才质量标准,真正提高了企业的运作效率。
同时采用ERP系统也使得企业可以精确计划生产,减少储存量,储存期,消灭不必要的储存环节,更加有效安排和调度资金,增强了企业管理的深度。在企业中实施ERP系统也便于企业领导和各级管理人员及时掌握市场销售,生产和财务等各方面的运行状态,不断改善经营,提高企业应变能力,促进了决策的科学化。
总之,企业的发展需要ERP的支持,企业实施ERP是企业管理的一场意义重大的革命[10]。传统ERP从物质资料生产的角度多方位地支持了企业的经营管理使得生产计划性强、实施得力并且能得到及时调整。但传统ERP系统只是企业管理的支持工具,随着企业经营环境的改变,需要处理的信息与日俱增,企业必须迅速对这些信息进行大量的分析、筛选和判断工作,并且作出快速响应,传统ERP系统远远不能达到这些要求。二十一世纪的ERP系统应该会从智能性,动态性,集成性,优化性和广泛性得到更大的发展,成为企业在新世纪竞争中的好帮手。
第二节 ERP的演变过程
从企业资源管理系统的内部和外部环境的演变过程,我们能发现智能ERP的产生是企业资源管理系统发展的必然,它的出现正顺应了企业管理的新要求,是新的管理理论在企业中应用的结果。
一、企业资源管理系统的外部环境演变
企业管理系统从60年代提出一直发展到今天,综观近40年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企业资源管理系统发展中的每一次进步都与社会经济的发展阶段,企业所处的经营环境的变化息息相关;而且新的管理哲学、管理理论、管理思想、管理技术的出现,必然地成为企业资源管理系统发展的直接催化剂。
二、 企业资源管理系统的内部原理演变
1.使用定货点法阶段
定货点法开始于20世纪30年代,是一种以纯统计方式来控制库存的方法,即当库存降低到定货点或不低于安全库存时,按规定的定货数量提出定货的一种库存控制法。随着物料的使用,库存不断减少到某一水平时,剩余的库存量除了保证安全库存外,可供消耗的时间刚好等于定货的提前期,这时就需要下达指令来补充库存,此时剩余库存量就称为定货点
定货点法最大的缺陷就是它没有按照物料真正需要的时间来确定定货日期。定货点法只能在确定消耗的情况下不会出现短缺,但不能保证消耗多变下也不会出现短缺,所以定货点法起不到降低库存的作用。
2. MRP阶段
物料需求计划(Material Requirements Planning,MRP)是在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一种管理技术和方法。MRP的基本原理是根据销售预测和定货情况制定主生产计划(MPS),再利用计算机将未来时段的产品需求按照产品结构分解为零部件需求计划,以作业指令提出采购部门所需购买的原材料,推动生产制造部门制造产品的部件及成品。
该系统以产品结构即物料清单BOM所构成的每个产品的零部件与零件之间结构关系上的信息为基础,按照主生产计划MPS的每一最终产品的数量和必须完成的日期即产品交货期为基准,由MRP正确地逐层分解计划出每一个物料的需求量,再与库存控制的库存记录IC的库存状态数据匹配,决定出物料的净需求,并以最终产品交货日期为时间基准倒排出物料需求期,即决定了物料“需要什么WHAT”“需要多少HOW MANY”“何时需要 WHEN”。
MRP的主要缺陷是缺乏对完成计划所需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和保证的功能,也缺乏根据计划实施情况的反馈信息对计划进行调整的功能。同时,MRP主要应用于订购阶段,涉及的是企业与市场界面,没有深入到企业生产管理的核心中去。
3. 闭环MRP阶段
闭环MRP是在MRP的基础之上,对其功能补充,把优先顺序计划、能力计划、优先顺序控制与能力控制四个基本功能,即把能力需求计划(Capacity Requirements Planning,CRP)、采购计划和车间作业等纳入,从而使计划更加切实可行。
闭环MRP的基本原理是一个“计划-实施-评估-反馈-计划”的封闭循环过程,闭环MRP使生产计划的诸多子系统得到了统一,解决了“在什么时候需要什么物料”这一基本问题。但闭环MRP仅仅涉及物流系统,这显然是不全面的,因为现代管理是系统管理,与物流密切相关的还有资金流、信息流。
4. MRPⅡ阶段
MRPⅡ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诞生的。MRPⅡ系统在全面继承MRP和闭环MRP的基础上,把企业决策的经营计划、销售/分销、采购、制造、财务、成本模拟功能、准时生产和适应国际化业务需要的多语言、多币制、多税务以及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技术接口等功能纳入,形成一个全面生产管理集成化系统。
MRPⅡ纳入了成本和财务功能,全面增强了企业经营生产活动与效益控制。MRPⅡ既通过计划产生物料的时间需求,又通过资源能力约束后的计划执行生产物料成本,解决了物料与物料资金的集合,实现了物料信息与资金信息的集成,来控制计划执行结果产生的经济效益。MRPⅡ通过系统的集成,把所有的数据都集中在一个数据库中,各个功能模块在统一的数据环境下运行,实现了企业数据的全面共享,保证了数据的准确。而且,MRPⅡ中有模拟仿真功能,能根据不同的要求模拟各种不同业务要求的未来所产生的结果,为决策者提供决策依据。
MRPⅡ使企业管理水平达到了新的高度,它可明显改善库存管理,减少资金占用,提高资金周转次数,有效降低成本,从而大大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能力。但MRPⅡ仅能管理企业的内部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信息化,企业外部环境的关系越来越密切,MRPⅡ已不能满足时代的需要。于是新的管理哲理与管理软件应运而生。
5. 传统ERP阶段
ERP一词由Gartner Group.Inc咨询顾问与研究机构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来的。ERP的内容超越了MRPⅡ,信息集成范围更加广阔,并且支持动态监控,支持多行业、多地区、多模式或混合式。ERP具有更强大的系统功能,灵活的应用环境和实时控制能力,是未来信息时代的一种管理系统。
ERP的核心是MRPⅡ,ERP是在MRPⅡ的销售/分销、制造、财务三大功能基础上扩展延伸,其基本构架、基础逻辑和需求运算仍然遵循MRP/ MRPⅡ,只是在内容范围上包涵更广。
ERP打破了MRPⅡ只限于传统制造业的陈旧观念和格局,把触角伸向各个行业,特别是金融业、通信业和高科技产业、零售业等,融合了离散型生产和流程型生产的特点,面向全球市场,协调企业各个管理部门更加灵活或“柔性”地开展业务活动,极大地提高了全行业的竞争能力。但传统ERP缺乏对市场、客户及供应链信息的分析和处理,不能实时地帮助企业准确作出应对市场变化的决策,在新的经营环境的需求下,新的ERP系统应运而生了。
第二章 智能ERP系统的背景分析
第一节 智能ERP系统的形成及内涵
一、智能ERP的形成
第一代ERP虽然可以加强企业和客户之间、企业与供应商、销售网络之间的信息传递,但还不能提供实时的服务,不能对客户的喜好加以分析,不能对客户的消费偏好作出预测,不能实时的应对客户的查询、试用、购买等要求,也不能在任何地点、任何时刻快速响应客户、供应商以及市场的变化。面对第一代ERP的这些缺点,有的企业已经在原有ERP系统上加入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CRM),CRM虽然可以帮助企业提高对客户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但单纯的加入CRM会缺乏与第一代ERP系统的有效结合,还不能在企业内部形成快速响应机制。当然,CRM的出现是对第一代ERP系统的补充,也恰恰说明了对第一代ERP系统进行变革的必要性。
很多的管理学家和经济学家看到了传统ERP系统的局限性,进而提出了许多新的思想和方法。1997年,美国Symix Computer Systems. Inc. 提出了客户同步资源计划(customer synchronized resources planning,CSRP)的理念,他们认为ERP应发展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的管理思想,并提出了用实时客户信息驱动业务的方法[12];20世纪末,国外经济学家又提出了知识链管理为ERP的核心思想的观点;同时,有的学者认为利用知识链管理建立适应面对客户、竞争和改革的业务流程迭代(Business Process Interaction,BPI)的思路,使管理向行业化发展,大量采用决策功能包,诸如:数据仓库、数据挖掘、在线分析等向智能化发展[13];而ERP的创始者Gartner Group公司却认为ERP应向协同商务(Cooperation commerce)的模式发展,即利用以Internet等为特征的高新技术实现手段,在企业的整个供应链内及跨供应链进行各种业务合作,最终通过改变企业经营的模式与方式达到资源最充分利用的目标;高科技行销的泰斗麦肯纳(Regis McKenna)则提出了商业智能的观念,他更强调即时管理和即时信息的重要性,认为企业必须实时、快速地管理与经营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
尽管各家大师对ERP的发展趋势评说不一,但可以看出传统ERP走向协同化、智能化是ERP发展的必然。
二、智能ERP的内涵
就象传统ERP的核心是MRPⅡ一样,智能ERP的基础也是传统ERP,但在集成的内容和范围、应用信息技术平台等方面又超越了传统ERP。智能ERP系统以知识管理系统形成巨大的数据分析、处理的后台,以基于电子商务技术的ERP(e-business-based ERP, e-ERP )系统为其面向供应链的主要前台而形成的统一系统。智能ERP并未完全摒弃供应链管理的核心思想,它是把知识、物质和服务作为企业的战略资源和竞争力的源泉,在原有第一代ERP的基础之上发展而来的。智能ERP整合了第一代ERP与电子商务技术形成了e-ERP系统,即以基于电子商务技术的供应链管理(e-business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e-SCM)和基于电子商务技术的客户关系管理(e-business 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e-CRM)作为核心对企业的业务流程和服务进行有效地管理;它将知识管理系统和传统ERP完美结合,形成了知识管理系统(Knowledge Management system, KMS),在企业对知识资源进行有效管理。
智能ERP是传统ERP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适应时代发展的结果。智能ERP是知识管理思想在企业中发展的产物,也是信息技术发展给企业带来管理系统变革的必然产物,是企业资源管理系统在知识经济时代下的产物。智能ERP的出现有着鲜明的时代背景,同时智能ERP的两大核心系统:KMS和e-ERP系统的应用也迎合了时代发展的需要。
第二节 智能ERP系统产生的时代背景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一、 知识经济的理论与发展
最近20年来,由于一系列高技术产业化,经济社会日渐出现一些新的特征,与传统的经济相比,发生了质的变化,由此产生了“后工业社会”、“信息经济”、“高科技产业”等概念。到1990年,联合国研究机构终于提出了“知识经济”的说法,明确了这种新型经济的性质。1996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明确定义了“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knowledge based economy),第一次提出了这种新经济的指标体系和测度。1996年,美国《商业周刊》指出,“新经济”已经形成。[15]
这些概念的诞生,反映了人类社会正在经历的一场变革,即我们正在进入一个以智力资源和知识占有、配置、生产和消费为基本要素的经济时代。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表的《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的报告指出,知识经济是指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知识经济是对传统的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的一场革命,其基础正是以信息技术为主的高新科技[16]。在知识经济时代,经济的增长更直接地取决于知识的投资,知识可以的扩大传统生产要素的生产能力,知识还可以提供调整生产要素创造革新产品和改进生产程序的能力。知识经济的目标是研究和应用新技术。知识经济时代是凯恩斯经济学后的一场革命。
二、 知识经济的实质与特征
(一)知识经济的实质
知识经济的是对传统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的一场革命,而革命的生产力基础就是以信息技术为主,包括了生命科学、基因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空间技术、海洋开发技术、环境科技等“高新科技”。知识经济不再依托稀缺资源,而是直接依赖于知识或有效信息的积累和利用。在知识经济时代,一切都以知识为基础,知识可以减少对资源、劳动、时间、场地、资本的需要,成为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资源和所有财富的核心,成为最基本的生产要素,其他要素都必须靠知识来更新,靠知识来装备,所谓的高新技术不过是高新知识的凝结。所以,知识经济是知识和技术密集型的产业模式,是以知识、智力为主要的资本。同时,知识经济还是以制造信息化和物质生产非物质化为主导,知识是社会的核心,知识资本是知识经济基本的要素,知识经济是以质量提高型和高度集约型为主体的新型经济,它的增加潜力是无限的。
(二)知识经济的特征
1.知识经济具有全球一体化的特征
社会的开放使得经济要素的流动不再有国界;基于发达的电信网络与电子商务,使商品流通中大量的中间过程减少,时空阻隔被打破。网上购物、EDI、金融电子化等商务模式是知识经济时代商业销售的重要形态。商务活动将会面向全球,经济也就具有全球一体化的特征。
2.知识经济是可持续化的经济
知识经济以知识、智力、专有技术等无形资产投入为主,而基于高速信息网络的生产与市场组织,通过高效率、高效益地发挥传统生产资源的价值,突破资源瓶颈,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统一。从而达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知识经济是一种共享性经济
在信息化网络时代,人类沟通的方式与内容也发生了革命,精神文化的生产与消费也可以在网络上实现,并在知识的生产过程中进行。生产与消费融合在一起,信息的公开和透明化,使得社会成为共享性社会,经济成为共享性经济。
4.知识经济是一种可再生的经济
知识与智慧资本具有可再生性,其无限的复制扩散能力与进化能力,正为经济进步与人类发展提供无限的动力。
三、 知识经济是未来发展的大趋势
步入21世纪以后,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势头犹为强劲,信息化革命将世界变成一个地球村,带来了从国民经济向世界经济的转变,从以有形资源为经济发展因素的产业社会向以无形的知识和信息为经济发展的原动力的知识信息社会的转变。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报告中指出,“OECD成员国的经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依赖于知识的生产、扩散和应用,在诸如计算机、电子和航天技术产业中,产出和就业的增长是最快的。在过去的10年中,OECD成员国的高技术产品在制造业产品中的份额和出口中的份额翻了一番多,达到20%-25%。知识密集型服务部门如教育、通信、信息的发展则更为迅速。”[17]
以美国经济为例,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正改变着美国的经济形势。1996年美国高科技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3%,它已取代传统产业策划能够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过去,推动美国经济的力量是建筑业和汽车业,但信息技术占经济增长的1/4到1/3。美国的信息产业已经成为美国最大的产业,微软、英特尔等已经取代了三大汽车的地位。这些都表明人类已经步入了知识经济的初期,经济学家预测不出30年,人类社会将进入以知识经济为主的后工业时代。
以传统ERP为代表的管理系统在工业经济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面对知识经济时代,传统ERP就显露出了种种的不足,时代呼唤新的管理系统,智能ERP就此应运而生了。
第三节 知识管理的日趋重要加速智能ERP的形成
一、 知识经济引发管理新时代
随着知识经济在全球范围的兴起,知识与经济一体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知识与经济之间的相互渗透和融合、相互促进与制约,一方面使得知识因素在更高和更深的层次上越来越多地参与和融入经济活动;另一方面全球经济活动中的知识取向也越来越明显,产品和服务的知识含量也越来越高。这样使人类社会在工业经济时代形成的产业结构与组织、政策、企业行为及其管理模式、以至人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等,正发生巨大的甚至是根本性的改变。全球的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当然也意味着企业经验管理环境的巨大变化,必然要推动企业管理的不断变革与创新。
知识资源正在取代物质性资源而成为当代企业的决定性资源。知识资源是指企业可以反复利用的,建立在知识和信息技术基础之上的,能给企业带来财富增长的一类资源,包括企业创造和拥有的无形资产、信息资源、智力资源。可以看到知识资源为企业创造着巨大的市场机会和财富,许多产品和服务的价值主要不是由其本身所含的物质的数量来决定,而取决于其中的知识含量。以知识资源为基础的软件产业的飞速发展就是极好的例证。同时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下,竞争更加激烈,企业必须不断地去细分市场,寻找和满足顾客的需求,不断以“新”以“特”去赢得市场。竞争的优势已不再是效率与成本,关键是创新,而创新的源泉正是企业的知识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