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之七:运用新理念新科技新力量 有效提升动员效益
此次抗震救灾应急动员,既充分利用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的雄厚物质技术基础,又顺应已发生深刻变化的社会心理、文化环境和公众意愿,注重采用当代先进动员手段。开放的执政理念、现代化的大众传媒、雄厚的经济和科技基础、踊跃的社会组织等等,这些新事物新元素的注入,使动员面貌焕然一新,动员效益倍增。
坚持信息公开,实现动员主客体的双向互动
动员的主、客体是相互作用的,在二者之间建立良好的互信关系进而实现双向互动,是进行社会动员的重要条件,而信息公开则是达成双向互动的桥梁。在5·12抗震救灾中,四川省各级政府的信息发布是非常及时的。通过新闻发布会、公告等形式,确保高度的救灾政务信息公开,以及政府与媒体和公众及时、直接、全面的信息交换。这不仅极大地提高了政府在抗震救灾中的公信度,增强了政府抗震救灾动员的号召力,而且满足了公众的知情权,有效提高了公众在抗震救灾中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从而对政府的动员号召作出积极的响应。
借用现代传媒,充分增大政治动员能量
汶川特大地震发生不久,国内外数百家媒体的数千名记者就相继进入四川,多视角、全方位、全时段地对抗震救灾进行实时同步报道:报纸、广播不遗余力地编发灾区消息;电视24小时直播,将各种现场画面第一时间呈现在国内外亿万电视观众的面前;在互联网上,国内各大网站都建立了以新闻中心为主,博客、播客、论坛、WAP等多个频道参与的报道团队……大量、真实和积极的报道,客观上起到了放大党和政府动员声音的作用,起到了传达抗震救灾动员需求的作用,起到了精神总动员的作用,起到了监督政府抗震救灾动员行为的作用,对于实现举全国之力抗震救灾的目标,形成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动员局面,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引进科学元素,提高动员科技含量
科技动员是四川省5·12抗震救灾动员一大亮点。卓有成效的科技专家动员、科技情报动员和科技装备动员,成为抗震救灾取得阶段性重大胜利的重要原因之一。
科技人才动员使决策和救援更加科学合理。在应急领导决策队伍中,有顶级的地质专家、危机管理专家和动员专家。在首批动员的应急救援队伍中,出现了国际水准的地震救援专家、医疗救护专家和工程抢险专家。防疫、防洪关键时期,又有大批的水利专家、防疫专家出现在抗震救灾第一线。在灾区群众安置和灾后重建工作中,一批又一批经验丰富的建筑专家、心理干预专家、城镇规划专家和生态环境专家亲临现场献计献策。
科技情报动员为抗震救灾决策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国家遥感中心的“北京一号”卫星及时向抗震救灾指挥部提供灾区最新的影像资料;国家卫星定位“北斗”系统,以最快的速度陆续发回各种灾情和救援信息,为有关方面及时了解救援部队的行进方位进而实施正确指挥,提供了有力的情报保障;军队和地方通信部门紧急调集海事卫星电话,确保前后方信息的上传下达。
科技装备动员提高了工作效率。在救灾力量运输方面,大型运输机、民航客机、直升机等航空运输力量的动员和使用,极大地提高了救灾运输的速度。在救灾现场,生命探测仪、“液压超高抢险救灾装备”、“灭火洗消动力机组”等专业救灾装备的动员使用,使更多的人从废墟中得到解救。一大批平战结合的科研生产项目也在抗震救灾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医疗救护上,有“车载现场医疗应急救援系统”和“野战医疗方仓”,有国家医用生物材料动员中心提供的“人工骨产品”;在救灾设备上,有设在上海某企业的国家特种信息产品动员中心提供的“应急通信综合指挥车”;在灾民供水方面,有杭州在两天时间内紧急研发的“小型行军供水设备”,有设在天津某企业的国家油料装备动员中心提供的淡水净化车。所有这一切,都提高了抗震救灾动员的科技含量,为夺取抗震救灾的胜利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